主角努尔哈赤小说的名字是《清朝记事本》,作者云海书生,小说是历史古代类小说,来源于地球文学,目前连载中,截止至今已更新111章节
主角努尔哈赤(清朝记事本)小说简介:
尽力以通俗易懂的语言,生动真实描写从努尔哈赤到溥仪三百多年满清(后金)历史,还原大清王朝兴亡全过程。
主角努尔哈赤(清朝记事本)章节试读:
最有希望继承努尔哈赤后金大汗之位的有4个人,分别是:长子储英、次子代善、五子莽古尔泰、八子皇太极。这4人不仅年龄大、军功多,还都是嫡子,并且手中掌握着一旗人马,被后金称为旗主贝勒或和硕贝勒(意思是一方之王)。
努尔哈赤深受汉族嫡长子继承制的影响,一开始他优先考虑的是长子储英。
万历36年,储英虽然没被正式立为太子,但被努尔哈赤授命执掌国政,这时期大概可以看作是预备太子阶段或太子实习期。
这期间储英的表现如何呢?可以说相当糟糕。
在中国古代,“太子”绝对属于高风险岗位,有人做过统计,从秦以来,被立为太子的人中大概只有一半左右最终能修成正果,而被废太子的结局基本上就是个死。可见,这世上很少有两全其美的好事,收益和风险往往是成正比的。
太子为什么难做?简单分析一下,这其实和权力的平衡有关系。太子作为帝国未来的最高统治者,其和现任最高统治者—皇帝的关系是非常难处理的:表现不好会被认为不称职、表现太好又可能会引起皇帝的忌惮;发展自己的势力,皇帝会认为你要抢班夺权,做个孤臣行不行呢?也不行,那就和一个三岁小孩捧着金元宝在大街上到处走没什么区别,他的宝贝(太子之位)随时都可能被人抢走。
总之,身处万千瞩目的是非中心,时刻被人拿着放大镜仔细地审视着,身边到处都是虎视眈眈的竞争者,而又没有足够的实力保护自己,大概就是大部分太子尴尬处境的真实写照。
咱们继续讲储英。前面说到储英在执掌国政时表现很糟糕,倒不是因为他能力不行或人品太差,而是他尝试做一件曾让无数帝王十分头疼、甚至因此丢掉小命的事—削藩。
后金的立国之本是八旗制度。说到八旗后世很多史学家往往不乏溢美之词,什么强化了动员能力、提高了士兵战斗力云云。其实在我看来,它其实就是加强版的保甲制和分封制:把全国军民平均分成八份,形成八个国中之国,然后各派一个王爷担任旗主。这个旗主对本旗不仅有绝对至高无上的军政权力,还能世袭,这其实和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王也没多大区别。
有历史知识的朋友应该都能看出,这种制度的问题实在不要太多。如果在位的是像努尔哈赤这样的强力君主还能控制局面,可一旦君主比较弱势,内部斗争甚至大规模内战就很可能无法避免。
后来事实表明,努尔哈赤创建的八旗制度几乎被后来所有满清皇帝嫌弃,从皇太极到雍正,改革八旗制度的努力就没停过,直到雍正时期把它改得面目全非、各旗主都变成了吉祥物方才罢手。
储英作为帝国未来的最高统治者,其实力和他弟弟们相差无几甚至更差(代善和其长子岳托都是旗主,实力最强),将来怎么能坐稳大汗之位?这是他最忧虑的事。
应该说褚英的忧虑是非常正常而又合理的,换成是任何一个人都会这样想。但做什么事都要讲究个轻重缓急,他错就错在太操之过急,搞错了工作的优先顺序。
主角努尔哈赤(清朝记事本)章节大纲:
1:努尔哈赤的后金大汗之位的四位有力竞争者分别是长子储英、次子代善、五子莽古尔泰、八子皇太极,他们都是嫡子且掌握一旗人马,被称为旗主贝勒或和硕贝勒。2:努尔哈赤受汉族嫡长子继承制影响,一开始优先考虑长子储英,万历 36 年,储英虽未被立太子,但授命执掌国政,处于预备太子阶段。
3:储英表现糟糕,太子难做是因为要处理与皇帝关系、平衡权力,身处是非中心,面临诸多风险和竞争。
4:储英糟糕是因尝试削藩,后金的八旗制度类似分封制,问题多,努尔哈赤后的满清皇帝不断改革,储英因忧虑未来地位不稳而操之过急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